人格教育

願我們的孩子,無論遇到什麼;都還是可以!
從小看到大;人格決勝負

樣子這堂課

      為人父母的我們,常會對孩子說:「你怎麼會這個樣子呢?」而“樣子”這堂課,就是人格養成教育的真正精髓,只是父母們常將人格教育教成了道德規範,只告訴孩子是非對錯,不斷地說教,但孩子經常是知道了規範,卻完全不是那樣。人格教育其實就是“樣子”的教育,我們如何將孩子教成為“尊重別人”、“值得信賴”、“關懷別人”…,這些人格教育是我們真正想要孩子成為的樣子。父母怎麼教?讓我們一起探討,共同努力。
     根據最新研究,零到六歲是人格發展的最重要時期。孩子長大後是自信或是自卑、樂觀或悲觀、主動或被動、合群或孤獨、富同情心或無情,都與這時期的發展有關。然而,大多數的父母將人格教育的最終目的等同於要求孩子對道德規範的遵從與制約,常以說教的方式約束孩子的行為,並希望孩子在對、錯、善、惡的道德標準上建立完整的人格,但是您可能不知道,人格養成教育的真正意義:是讓孩子有足夠的「樣子」,在面對事情發生的時候,即使感到不愉快或是處理不好,但仍能夠去思考,想一想,自己還能夠怎麼樣才會更好。倘若是用教條、是非對錯來判斷孩子,便失去了人格培養的真意。人格教育即是一門「樣子」的修鍊課程!讓孩子了解,自己不只是這個樣子!

樣子這堂課

     為人父母者,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子的人呢?醫生?律師?科學家?還是商業鉅子?父母多半希望孩子擁有某些基本優勢:財富、好工作,以及他人的尊重。但當孩子具備物質競爭優勢之後,孩子就真正幸福成功了嗎?我們是否教導孩子人生真正的需求?
     例如:如何和別人好好相處?如何和自己好好相處?如何健康的生活?如何發現自己的潛能?孩子的未來是否能夠外在越成功,內在喜悅健康,關鍵就在人格養成教育。人之初決定大未來!

父母想要什麼樣的孩子?

      在美國正大力推動人格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我們不僅要教孩子如何讀寫,更要有勇氣教他們分辨對錯」。英國從2002年開始,首次把公民教育(Citizenship education)納入課程,來促進孩子心靈、人格,以及社會與文化的發展。
     澳洲教育當局特別要求學校,把公民教育放在跟英文、數學同等重要的地位。日本的教改報告書也指出,「能否培養出人品情操和創造力,是日本年輕一代決定未來、命運的關鍵,當務之急是要加強學校的人格教育」。面對快速變化的社會和生活,如何能讓自己和下一代有一個圓滿的人生,是父母最大的挑戰。世界許多國家已警覺到:有好人格,才有好未來!當我們回歸人格養成教育之際,值得再一次深思:父母想要什麼樣的孩子?!

讓我們的孩子能夠成為

一切是自己,自己是一切 

      人格教育的學習工作是一輩子的工作,甚至是生生世世的學習。整個人格的學習,在於對自己的了解和應用,人-成敗的關鍵是能夠對自己做到些什麼。有時候知道自己錯,是就是沒辦法道歉。如何能夠讓自己道歉,這就是一種成就!有時候想早起,但對自己說「再睡一下有什麼關係?」這時,能夠讓自己起床就是成就。在團體中能夠放下自己,為團體付出,這也是成就。但有時候會氣自己做不到;氣自己因為這種事生氣;氣自己這樣就逃避開。當我們體會出一切都是自己,不是別人,這就是整個人格教育的學習。讓孩子有機會去了解自
己,有機會用了解去應用和實現,不管發生什麼事,都會是好事,因為那是一種學習。最後在一個人身上所累積的了解和應用,就是整個生命存在的領土。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國王,當有一天突然覺得自己很豐富,什麼都不需要有,覺得生命的本身已俱足、是自由自在的,那是因為自己的領土非常的寬闊,對自己有完全的了解,有全部應用的能力,不管在什麼環境下都能夠自由自在,而且隨心所欲了。這一塊國度需要靠自己去經營,孩子從小就必須把生命立足在這樣努力的方向上,不斷地了解自己與體會,不斷地去實證,最後會在心裡創造一片國土,可以感覺到生命的豐富,而不是每天忙碌於外在事物當中。有時候金錢再多都是空虛的,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麼,對於自己的存在,最重要的是有內心的豐富國度及對自己的了解與應用。幼兒時期是人格養成,開疆闢土最好的機會,長大成人之後,人格就定型了。人格教育、人本教育和全人教育都是在建構我們的孩子,讓他從小對於自己的存在具有這樣的了解,讓我們的孩子能夠成為「一切是自己,自己一切」。